前言
封神演义 by 许仲琳
2018-5-28 18:50
序
清康熙四雪草堂刊本
孟子曰:
“太公辟纣,
居东海之滨伯夷辟纣,居北海之滨。”
何为乎辟纣哉?辟纣之杀戮忠良也。
闻文王善养老,二老俱归。
周文王之遇太公,载以后车,尊以宾师,文王甍,武王事之亦然。
太公与周公经理天下,周公以文,太公以武。
商纣荒淫日甚,宠妲己亡国之妖,设炮烙以杀谏诤之士,开酒池肉林以麋费财力聚鹿台之财,饮钜桥之粟,民不聊生死亡略尽,太公由是佐武王伐纣,救民于水火之中。
纣兵七十二万非不众,且强也,太公鹰扬燮伐前徒倒戈,商纣自焚斩妲己于廉下。
其飞廉恶来之属,又与周公驱而诛之。
太公之勋,岂不赫奕矣乎!
武王既定天下,
分封一千八国首封太公于齐、周公于鲁,析圭儋爵,位居五等之上其伐纣也为堂堂正正之师,何尝有阴谋诡秘之说如 《封神演义》一书所云者?且怪力乱神四者,皆天子所不语而书中所载,如哪吒、雷震之流,其人既异土行七十二变之幻,其事更奇,怪诞不经,似当斥于仲尼之本者。
或曰:
“太公导武王伐纣,是以下杀上也。
伯夷叩马直曰:
‘弑君’。
当时纣恶虽稔,周德虽着,而守关扼塞之臣,
怀才挟术之士。
群起而与太公抗,此见汤之明德尚未泯于人心,使商纣苟能痛革前非卧薪尝胆,况又有闻仲诸贤以佐之,吾未见吕尚之必捷也。
子何以右之若是?”余应之曰:
“叩马之时,
武王欲兵之
太公扶而关之曰:
‘义士也’。
伯夷之志欲全万世君臣之义,太公之志欲诛一代残贼之夫,志不同而道同也。
且周公之治鲁也,尊贤而亲亲;太公之治齐也,尊贤而尚功治不同,而道同也,太公之本末彰彰如是。
此书直与《水浒》、《西游》、《平妖》、《逸史》一般吊诡,以之消长夏、祛睡魔而已。
圣门广大,存而不论可也,
又何必究其事之有无哉!”
时康熙乙亥午月望后十日长洲
褚人获学稼题于四雪草堂